实盘配资平台_股票正规配资官网-共绘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你的位置:实盘配资平台_股票正规配资官网 > 股票正规配资官网 > 共绘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共绘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发布日期:2024-03-25 11:06    点击次数:91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助力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于11月30日—12月2日举办首届广州论坛2023年年会(下称“首届广州论坛”),邀请数百位海内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各界精英汇聚一堂,聚焦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为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共绘蓝图。

  围绕国际形势、湾区优势、制度型开放、科创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在首届广州论坛展开了广泛交流,深入探讨中国制造业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大湾区如何在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其中,来自东盟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大湾区引领建设中国—东盟共同市场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就加强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链合作达成多项共识;来自大湾区高端制造业的企业代表分享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广州经验”,并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

  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融合,推动首届广州论坛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打造新名片——

  广州论坛立志讲好“广州故事”

  首届广州论坛旨在汇聚专家学者及各界精英为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链接资源。论坛期间,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各界精英纷纷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分享洞见。

  在开幕致辞中,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阐释了举办“广州论坛”的目的与意义。他表示,讲好“广州故事、粤港澳大湾区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很重要的一部分。广州论坛可为国家的开放发展、大湾区的开放发展、广州的开放发展集思广益。

  新加坡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主席陈企业对郑永年教授提出的讲好“广州故事”深表赞同。他指出,过去40年间,在没有各种政策支持、地缘政治影响的情况下,中国与东盟间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这证明了双方合作是自发的,有牢固的市场基础。陈企业也指出,除了要讲好“中国故事”和“广州故事”,也要讲好“东盟故事”,广州论坛也应该是促进中国聆听“东盟故事”的重要平台。他呼吁更多的东盟政要、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到广州论坛中来。

  广州论坛举办期间,国内外参会嘉宾前往广汽、腾讯、华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优必选科技等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了深入参观、调研和座谈。

  柬埔寨工业、科学、技术和创新部国务秘书孙新福在深入广州研讨和座谈之后感慨,广州具有先进技术、成熟产业、广阔市场和丰富资源,柬埔寨拥有年轻劳动力、区位优势,基础设施条件也在快速提升。双方可加强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一方面柬埔寨可为中国提供进入新市场的途径,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中国可为柬埔寨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技能水平提升以及提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实现互利互惠发展。

  为更好地讲好广州故事和广州制造业的故事,广州论坛特别设计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广州经验的主题对话会,广汽、广药、越秀集团等广州本土老牌企业纷纷亮相,既总结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广州经验,又对未来发展进行研判,谋划产业布局。

  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閤先庆认为,汽车产业是代表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标杆领域,也是牵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他指出,面对新一轮汽车产业革命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湾区汽车产业基础雄厚,在打造世界级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方面大有可为,建议大湾区打造制造、科技、金融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支持、科技赋能、产业协同来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未来,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将联合海内外合作伙伴,致力于把广州论坛打造成为立足湾区、服务国家、面向全球的重要平台和交流窗口,成为广州开放包容、热情友好的崭新城市名片。

  锚定新愿景——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论坛举办期间,专家学者、与会嘉宾纷纷就“基础科研、金融服务、数字经济、制度型开放”如何助力大湾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

  对产业升级所面临的核心技术、基础和关键零部件等“卡脖子”问题,与会嘉宾认为,制造业的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戎提出,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抓住五个新趋势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一,新科技。新的技术会带来全程高效、绿色的制造业。第二,新模式。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的趋势将对企业的运营能力和整个社会的支撑能力带来新的挑战。第三,新空间。制造业的发展将从园区、基地,转向走廊、湾区,未来应思考如何将“工业的社会”变为“社会的工业”。第四,新金融。新模式、新空间与现有的金融模式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一定的金融体系改革来匹配新的发展。第五,新治理。要重点解决“大企业病”和“头部集中病”的问题,应以机制手段实现再分配,以技术手段实现新供给。

  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期间,众多金融机构代表和金融问题专家详细阐释了金融业应如何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越秀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陆军教授认为,产业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先找准关键赛道,探索“投早”“投小”“投新”的体制机制。广州产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匡丽军则从投资基金的角度阐述了观点。她认为,应该从更深层次培育广州的创新生态,需要强调平台、服务、政策、人才四个方面;国家基金、社会基金要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必要建立分类、分阶段的公司培育机制。

  长期以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如何“双向奔赴”,是业界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强调了数字化的重要性。他指出,现在不是实体经济要不要数字化的问题,而是要加快数字化进度。数字化、数字技术可以大幅提升实体经济的效率、价值和潜力。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教授表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数字化要落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上,要紧紧抓住“数实融合”这个大潮。

  制度型开放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贸易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快打造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江雨从国际规则制定的角度指出,当前国际经济秩序面临来自地缘政治的挑战,中国有必要进行更高水平的开放。阿联酋沙迦大学教授柴绍锦建议,大湾区高质量、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可以从双边、多边、区域性、国际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规则、双边多边的贸易便利化安排之中受益。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目前有超过40%的德国制造企业希望在中国进一步投资。在实施高质量发展等新的发展理念方面,德国可以成为对中国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他建议,中方可积极拓展与德国非政府组织和机构的关系,加强在教育、科学等领域的合作。

  谋划新动能——

  构建更高层次中国—东盟共同市场

  在国际形势日益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对推进更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有着共同的需求、共同的利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肯定了“中国—东盟共同市场”在深化双边自由贸易关系、提升经贸合作制度性安排上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指出,中国—东盟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果最为丰富的一个部分,未来合作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全球经济环境较为严峻的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增速明显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企业间的双向跨境直接投资有利于稳定双方自身的供应链,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跨境投资的金融支持,推进务实合作。面对逆全球化趋势,中国和东盟应该更多地通过自身的开放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开放,在全球贸易收缩的形势下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孙新福对“中国—东盟共同市场”的倡议深表认同。他表示,柬埔寨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中国曾在基础设施、制造业发展等领域对柬埔寨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在,中国尤其是大湾区与柬埔寨在制造业领域仍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印尼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所东南亚地区首席顾问莉莉·扬·英从人工智能在东盟制造业中的应用出发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学习中国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与积累,培育强大的现代劳动力与科技创新团队。第二,优化对自由贸易协定的利用。第三,以大湾区为支点进一步加大与中国合作力度。广州不仅是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也是汇聚AI等尖端数字技术的知识中心,东盟应充分利用好广州和大湾区所带来的辐射效应。

  泰国发展研究所国际经济与发展政策研究主任基丽达·包披集认为,未来中泰有四大合作领域:第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老铁路的开通推动了中泰贸易联通,中老泰铁路正在建设中。第二,中国在泰国的投资增长非常迅速,泰国东部经济走廊为外资提供了很多激励政策,未来中国和大湾区的企业可以更多地投资泰国新兴技术领域,比如智能制造、农业科技等。第三,中国企业可以在泰国设立东盟区域总部,最大化利用外资促进措施。第四,除了旅游业,中方还可以设立更多教育交流和技能培训项目,推动中泰两国建立更系统的人文交流体系。

  智慧交融指引方向,实干笃行开创新局。论坛期间,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东盟共同市场必将助推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为全球化走出低谷提供强大动能。

  专家观点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

  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新“三驾马车”赋能

  制造业转型升级

  作为会议主办方人员,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指出,要以新“三驾马车”,即基础科研、应用技术转化和金融支持,赋能旧“三驾马车”,促进大湾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郑永年表示,基础科研、技术转化和金融支持是赋能投资、消费、出口的重要动力。他进一步解释,基础科研一般由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广州在基础科研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和实力,拥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高校。在技术转化能力方面,广州和大湾区的民营企业具有很强的科研转化能力。对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郑永年提出,中国可以尝试建立“双金融中心”,即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中心,为中国金融稳定服务;一个以大湾区中心城市为中心的金融中心,更好利用香港的优势,为基础科研、技术转化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郑永年还提出,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国际仲裁、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规制标准世界领先,而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的开放是制度型开放的核心内容。他提出,中国要和国际规则对接,可以借鉴香港的做法。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

  高端制造人才

  需具备四种能力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改变劳动力市场结构,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键,就在于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制造过程中的生产力和效率。

  倪明选指出,关键技术领域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的最大障碍。为此,他从理念、方法以及模式等维度分享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如何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他认为,高端制造人才需要具备四种能力:一是精通专业技术并能进行跨学科整合的能力,二是发现问题和定义问题的能力,三是即时学习和好奇心探索的能力,四是动手和执行能力。

  大会成果

  广州论坛发布

  四大研究报告

  在广州论坛2023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智库成果发布会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了2023年度四项重磅研究成果。

  1.《跨越中等技术陷阱》系列研究报告

  “中等技术陷阱”的概念由郑永年教授提出,目前已形成系列成果,部分成果以专题形式发表在2023年第11期的《中国科学院院刊》中。“中等技术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技术发展上达到中等水平后,难以实现进一步的突破,从而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跨越该陷阱,郑永年提出了“新的三驾马车”策略,即基础科研、技术转化和金融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讲座教授齐晔认为,“中等技术陷阱”理论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及普适性,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应如何走出当下的经济放缓,而且提出了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对中国面临的经济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024年国内外政经形势预测》报告

  该报告指出了2024年可能影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十大事件。《国内外政经形势预测》是研究院的年度品牌报告,已连续发布三年。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任颋对智库机构发布年度预测型研究产品以及采用的延展性预测的方法论给予了高度认可。

  3.《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发展报告》

  该报告作为此次广州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报告,分析了当前国内和国际制造业发展的特征和问题,并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培育、创新集群建设及标准化战略实施”四方面提出了建议。任颋在肯定报告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层面仍具有三方面的优势:制造业发展长期积累的“Know-how”、先进制造业的数字化技术导入、制造企业对供应链“微笑曲线”两端的整合。

  4.《湾区共同市场:愿景与行动》

  研究报告

  该报告指出,要以建成区域共同市场为远景目标,以货物、服务、资本、人员、数据以及科创六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为重点,以经济运行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保障,形成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江雨教授认为,该报告全面、系统、扎实,是大湾区一体化研究中全面且具有体系性的报告。

  撰文:张霞谭益可